客观原因
(1)地基土较弱。软土地基具有压缩性高,抗剪强度低,流变性强,对上部建筑体形及荷载等变化反应较敏感,如设计不周,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较易出现下列裂缝:
1)建筑物的高差悬殊大,常在高低楼的接合处墙面上出现裂缝。
2)体形复杂的建筑物,如L、T、Ш、П形等建筑物常在转角处开裂。
3)基础相对密集处或在已有建筑物近旁的新建房屋,因附加应力大,变形重叠,常在基础的稀密交接处或在原有建筑物的墙体上出现裂缝。
4)上部结构圈梁少,长高比过大等使整个房屋刚度较差。
5)筷板基础的配筋计算有误或施工质量差,容易出现局部拱起开裂。
6)仓库、料仓等堆料较多的建(构)筑物,其底板或地坪易出现局部弯沉事故。
(2)地基浸水湿陷。湿陷性黄土地基以及未夯实的填土地基等,在浸水后会产生附加沉降,引起墙体开裂。
(3)地基软硬不均。在山坡上、池塘边、河沟旁或局部有古井、土坑、炮弹坑等地段上建造的建筑物,因地基软硬不均、沉降差过大而常使上部墙体开裂。
(4)膨胀土、冻胀土地基。膨胀土吸水后膨胀,失水后收缩。因此建在膨胀土上的建筑物危害较大,会发生内墙、外墙、地面开裂,裂缝有时呈交叉形。如山东农机学校学生实习车间开裂。
冻胀对建筑物的破坏极大。如冷库建筑物,其冷气透入湿度较大的地基,致使地基土冻胀,而引起地坪拱起开裂。在寒冷天气,室外地基冻结膨胀,产生向上向内的力,引起室内外开裂